理财产品:“乱花迷人眼”

质量追踪 | 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来源:新华网 浏览:19 
摘要:理财大热,金融产品是否真的很美(他们(银行工作人员)都说回报率一般都在5%。);


  【节目导视】

  理财大热,金融产品是否真的很美(他们(银行工作人员)都说回报率一般都在5%。);

  隐藏风险,警惕高收益背后高风险(我们产品的发行人可能并没有向投资者明确地说明全部信息)。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理财产品:“乱花迷人眼”》。

  【演播室主持人】股市持续低迷,楼市遭遇调控,艺术品水又太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往只能作为投资附属品的金融理财产品,如今却成了中国资本市场最火爆的投资品种。然而记者近日调查时发现,一些机构争相推出理财产品抢滩市场,理财产品市场乱象丛生。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解说】画面中的这位名叫曾富豪,名如其人,自小随父亲来到广东东莞的曾富豪靠着做小五金买卖发家,如今他们一家的生活在东莞当地也算得上是小康水平。由于做生意经常往来银行,曾富豪与一些银行工作人员渐渐相熟。

  【同期】东莞个体经营者曾富豪:

  我们大家来来往往熟了,他(银行工作人员)次(劝我买基金),我们说了解一下,拿点资料回来。第二次过了几天又去他那里,他又在游说我们。

  【解说】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曾富豪购买了十多万的基金。可是,这笔基金自从买下就开始亏损。曾富豪一开始希望等到行情好一些可以把当初的投资成本收回,可是低迷的市场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希望。

  【同期】东莞个体经营者曾富豪:

  期的时候就投了20万,到今年我们又加投了38000元,昨天我们又去银行打了对账单,都还是亏了10%这样。

  【解说】“我行正在推出期限一周,年化利率5%的理财产品,请速来抢购。”相信很多人都跟曾富豪一样,接到过类似的推荐信息,但是很多人并不知晓,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很大不同。

  【同期】上海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孙达:

  银行理财产品在购买之前,客户购买之前,银行有义务告诉客户,我这个银行理财产品用在哪里。应该说它的风险相对于银行储蓄存款来说它有一定的风险。

  【解说】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多达8497个,规模超过8.5万亿人民币。今年仅用半年的时间,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的7.05万亿元。

  【同期】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个人金融板块产品管理与研发中心总经理王玉峰:

  从去年到今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较往年应该说是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无论说在品种,期限,各方面都会有一个很大的跨越式的发展。

  【解说】理财产品在我国并没有推出太长时间,却为何如此火爆呢?

  【同期】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孟昊:

  个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在上半年比较明显,特别是在银根紧缩上比较明显,因此银行的资金链比较紧张,所以银行大量地开展这种业务活动,实际上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个原因是在于,一种低成本的吸揽资金的意图。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本身从投资领域来讲,在近半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中国的股市也处于一个调整周期,那么其它投资领域也并不是非常地兴旺和火爆,因此在投资领域上实际上理财产品是开辟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有利于整个资金的调配。

  【解说】五花八门的投资对象,有长有短的投资期限,或高或低的收益率,各个银行都在大力推销自己的理财产品。在采访中,曾富豪告诉我们,其实他本人对于基金这种新兴的投资渠道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对高回报的期待使他忽略了投资的风险性。

  【同期】东莞个体经营者曾富豪:

  现在银行利息都这么低了,基金不同股票,这个基金稳定一点,他们(银行工作人员)都说回报率一般都在5%,我们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加上搏一搏。

  【解说】很多投资者将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与在银行存款视为同样的行为,看到厚厚的《理财产品说明书》,里面还有很多专业词汇,都是草草翻阅,不愿意仔细阅读。听完银行销售人员的介绍,便在协议上签字。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将风险留给了自己。

  【同期】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孟昊:

  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或者说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个就是产品的发行人可能并没有向投资者明确地说明全部信息,一个信息不公开的问题,或者不透明的问题。

  【字幕】乱象一投资收益:看上去很美

  【解说】为了“揽存款、拼业绩”,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被不断抬高,很多银行都打出“跑赢CPI”的宣传广告。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银行提供的高收益率,并不等同于实际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年化收益率为5.5%,10万元本金,7天期限,最终收益为100000元×5.5%÷365天×7天期限=105.4元,(加字幕)要是除去各种“手续费”之后其实际收益就更低了。

  【同期】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孟昊: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银行内部在产品运营管理上一些存在的漏洞,比如说,目前来讲我们的产品大多数它的募集、它的运营到它的结算全都是银行自身来负责的,没有一个第三方监管,因此它在内部的操作性上我们是不知情的。

  【字幕】乱象二投资去向:雾里看花

  【解说】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家银行发行的组合类理财产品中,产品信息的披露差距较大,多数产品都对资金投向语焉不详。当记者问起资金投向时,不少银行客户经理都表示均主要是用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以及其他风险较低的投资渠道,甚至有的银行客户经理都说不清钱到底去了哪。一位银行理财师私下对记者透露,由于银行没有对资金投向做明确说明,获得高额利润的时候银行可以拿出很少的利润给投资人,亏损时银行可以说投资失误,让投资人承担风险。

  【同期】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孟昊:

  还有因为银行现在银根相对比较紧张,包括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控制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有些银行存在一种绕开信托机构,通过理财产品的方法,从事委托贷款,那么这种产生了一些贷款业务运营当中的风险。

  【字幕】乱象三:投资方式:违规操作

  【解说】尽管新的理财产品管理办法中,对很多的运行程序上做出了规范,监管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理财产品的监管还是相对比较薄弱,在它的募集、设计、发行上监管还不是很全面。

  【同期】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孟昊:

  监管部门是有一个备案制度的,是有一个备案过程,但是也并没有对产品的设计,包括投资领域有一个太多的监控。

  【解说】当记者咨询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经营状况时,银行经理纷纷表示,虽然不知道同行业的情况,但是本行在风险管控上十分严格,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成预期收益,而且不会出现本金风险。

  【同期】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个人金融板块产品管理与研发中心总经理王玉峰:

  银行,特别是中国银行这样非常稳健的一种商业银行,应该说对风险的管理,方方面面的风险管理,特别是对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还是要求的非常严格,无论说在产品的准入还是产品的销售的风险的提示,还是在后端的产品的销售以后的管理各个环节都充分进行风险的管理。

  【解说】针对当前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在选择金融理财产品时要理性甄别,警惕与高收益并存的高风险。

  【同期】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孟昊:

  那么从一个投资者整体上来选择产品的时候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个你应该选择哪个机构发行的一个产品,机构要选择大机构。第二个,你就要看你的产品是投资在哪个类别上,是安全的国债类产品还是相对风险较高的股票类产品,这是要注意观察的。第三点要看就是期限长短,期限根据自己资金的需求的流动性需求的不同,你可以选择长期的或者中期的或者短期的。那么第四个原则才是收益的问题,不要单纯看高收益,因为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

  【演播室主持人】所谓“高风险、高收益”,这句话在任何理财投资领域都是亘古不变。理财产品是人们投资需求的一种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长远来看,随着公众理财观念的成熟,,理财产品的运营也会越来越规范。然而,风险与收益永远是成正比,投资者应理性面对。好的,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再见。

返回顶部
相关搜索:
理财产品

相关质量报告
质量报告浏览页-尾屏通栏
讨论区
已有 0位对此文章发表了看法,来自3.12.146.87的朋友,您可以参与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我要评论
  • 评论标题:
  • 评论内容:

热门质量追踪

更多 >>

热销产品

我要发布
质量报告浏览页-二屏右侧banner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891684693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8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24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