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前广告收入何用?

质量快报 | 传媒/广告服务/其他广告服务来源:新民晚报 浏览:29 
摘要:原文标题:放映前广告冗长 赚钱用在何处?


  你有没有发现看电影前的银幕广告越来越长了?你知道全国影院的映前广告能赚多少钱吗?艺恩咨询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影映前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4.2亿元,较2009年增长82.6%,预计到2012年有望达到9.4亿元,增速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广告的2至3倍。当观众们抱怨《唐山大地震》长达20分钟的映前广告时,不由得问:我们花钱花时间看了广告,这赚来的钱该怎么用?

  贴片广告近乎无序

  电影被认定为广告的载体之一,5分钟的预告片广告以及5分钟的商业广告,由影片发行方招商后“贴”在正片之前。事实上,这只是冗长的贴片广告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由影院或院线招商而来,因此广告放映时间更长更具随意性。据中影集团营销分公司总经理蒋德富介绍,目前影院大多将贴片广告的时段卖给广告代理公司,采取“包厅包月”的做法,而《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大片由于上座率高、观影人次可观,受到广告客户追捧,贴片广告也就不断追加,最终有的院线只能在影院门口竖起一块牌子,告知前来的观众:“电影映前广告时间20分钟”。能够这样做,还算是为观众着想的。

  观众怨声并非一日

  人们对映前广告的抱怨并非始于今夏。2002年张艺谋电影《英雄》上映前10分钟的广告,在杭州引发了贴片广告诉讼案,最终,法院虽判决影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由于未构成欺诈,也未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强制交易”,原告提出的“电影票退一赔一”的诉讼请求未获支持。2003年《天地英雄》上映时,一个天津市民又因为6分钟的预告片广告而将天津光明电影院、天津电影公司告上法庭,法院认定“片前广告未给原告造成实际损失”,也没有支持诉讼请求。大片《赤壁》贴片广告过多,再次遭到影迷和媒体口诛笔伐。2009年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贴片广告和映前广告管理的通知》,要求电影票面上标明的时间须是影片的实际开映时间,但目前执行的效果显然不够理想。

  收入理应用于降价

  对于那些想取得电影生产良性循环的出品方来说,贴片广告的收益非常重要;对于影院来说,贴片广告收入也是影院创利的重要来源。然而,观众为此的付出不应漠视。生命时间属于自己,付出了时间和钱是来看电影的,结果被强制看了广告,这合理吗?如何做到片商、影院和消费者的三赢,显然值得重视。蒋德富希望“尽快用立法的方式明确广告发布的归属权问题,责权明确”;万达院线营销副总经理刘歌建议“尽快出台惩处措施进一步规范贴片广告市场”。导演冯小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曾提案,用增加贴片广告的收入给农民免费放电影,也就是说贴片广告应反哺中国电影。影迷的看法则实惠得多,“我看你的广告,你的票价就该让利”,不止一位观众在网上发帖说,既然贴片广告给发行方、院线和影院带来了利益,那么就该让些利给消费者,把居高不下的电影票价降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     

返回顶部

相关质量报告
质量报告浏览页-尾屏通栏
讨论区
已有 0位对此文章发表了看法,来自18.189.7.216的朋友,您可以参与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我要评论
  • 评论标题:
  • 评论内容:

热门质量快报

更多 >>

热销产品

我要发布
质量报告浏览页-二屏右侧banner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891684693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8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25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