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受台湾塑化剂风波影响,公众对食品安全又增加了一层隐忧。此次塑化剂风波的导火索是台湾爆出的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这些食品的上游生产厂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种“起云剂”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价的塑化剂DEHP.被检测出来后,引发了这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大关注。
而紧接着,6月1日,财新网率先报道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发现,广州市场上多种方便面均被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且其中的塑化剂很可能来自于塑料包装袋。按照专家的说法,塑化剂通过2个渠道污染食品:一是被掺入添加剂中用于食品加工,二是通过食品包装物成分溶入食品。如果塑料包装物里含有塑化剂,在45摄氏度以上环境下或与油脂类食物直接接触,塑化剂就会溶入食品。
塑料包装被疑为塑化剂污染源。这才让消费者意识到,“塑料包装袋”由此成为这场塑化剂风波的众矢之的。而下一个众矢之的可能是指甲油,也可能是保鲜膜……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会发现,塑化剂早已全面侵蚀消费生活,根本到了无力拒绝的地步。(责编:吴晴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