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牛网》2011年8月31日报道 上海市中小学教科书及教辅读物印刷产品质量抽查显示,本次抽查产品 共80批次,不合格2批次。涉及文字、彩色套印、版面、书背、订位、整体外观这6大项目的不合格。与此同时,开学在即,辅读物的热销也再一次凸显了教辅书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尴尬。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地不断推进,“减负”成了学校、家长、学生最为关心的一大课题。然而,纵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辅市场非但没有萎缩,反而越发火爆。一些教辅读物经销商和学生家长甚至说,教辅读物几乎没有淡季,销量和利润都位列各类图书前列。但与市场红火相对的是教辅读物的质量危机。
早有专家表示:自1990年代以来,教辅图书市场一直处于混战状态,除了明目张胆抄袭,视知识产权如无物外,大量书商还把精力都花在产品的包装上,内容建设则置之不理,只求买出赚钱。教辅过多、过滥、过贵、过散,似乎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老大难。当下,一些教辅书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低劣、拼凑、抄袭的居多,有的甚至错误百出、以讹传讹……这一场教辅之乱,能带来何等巨大的连锁反应,并将对孩子们造成怎样的误导和伤害?真心惹人担忧!(责编:吴晴芬)